1月11日,笔者走进位于牛庄镇的东营区油地融合产业园恒昌年产亿支一次性医用防护手套项目施工现场,吊车正将钢结构支架运输至厂房建设处,十几名工人正有序进行焊接安装。截至目前,该项目各生产车间、工艺生产线等都在紧张建设安装中,1号车间钢结构主体已完成,污水处理车间水池浇铸完成,空压机房、消防泵房等基础混凝土已完成,预计春节前建成投产。
“十三五”期间,东营区共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个,去年全区共引进在建项目82个,储备在谈项目71个,签约项目36个。东华润混改、东风(东营)新能源智能农机产业基地两个世界强投资项目成功签约,引进世界强企业投资项目2个,中国强投资项目1个。这些沉甸甸的数据都是东营区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工作的真实写照。
强化顶层设计,激发全区招商引资新活力。东营区制定出台《重大招商引资项目“1+N”快速决策机制》《“3+N”重大招商项目会商决策机制》《招商项目评审办法》,促进项目更高效落地。该区开发使用“加推”平台服务,制作电子名片,完善项目载体库、对外推介项目库和区情介绍等资料,实现线上推介、线上交流。同时,借鉴苏州先进模式,制作“东营区投资热力图”,制定出台《精准突破“双招双引”的十八条措施》《“双招双引”考核方案》,每年对区领导和各镇街、部门下达任务指标,强化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
聚焦重点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引资。东营区围绕省十强产业、市九大产业和东营区“5+5+2”产业体系,突出专业招商,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招商活动。截至目前,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先后组织赴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20余个城市开展招商活动余次,拜访企业余家,洽谈对接项目余个。
东营区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引进腾讯、百度、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猪八戒网等国内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黄河三角洲大数据港,成为全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新地标和我区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东营区还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天德健康养老、亲祥源养老服务中心、医院、医院等大批项目先后落地,中鸿新晶第三代半导体集群中心、大分子抗菌材料等项目顺利推进。
同时,东营区突出专题招商,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召开“双招双引”专题推介会,累计参会客商1余人,签约项目40个,签约金额.09亿元。
利用每年中国(东营)石油装备展览会之机,举办东营区“双招双引”专题推介会,推介东营区投资环境,吸引客商考察。
强化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招商干部队伍体系。东营区组建了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服务中心,各镇、街道和12个区直重点部门同步设立“双招双引”服务中心,对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服务中心人员实行“KPI”考核,进一步提高“双招双引”一线工作人员积极性。东营区组建北京、上海、深圳三个驻外招商工作站,配齐配强队伍力量,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开展重点招商。
同时,选取部分区内重点企业开展“以商招商”试点,聘请谷川联行作为委托代理招商机构,先后获取各类招商信息20余条。东营区还出台《“招商大使”选聘管理暂行办法》,聘请了商协会组织、咨询机构和知名人士担任招商大使(顾问),提高社会化招引水平,逐步打造体制健全、人员干练的“2+20+3+N”招商干部队伍体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