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近日,清溪镇召开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要求全镇上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镇委“六大战略”“六大工程”部署要求,围绕“融合先锋、智美清溪”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追求,全力打造产业大镇、生态大镇、文化大镇,着力建设美丽清溪、平安清溪、幸福清溪和有为政府,努力把清溪建设成为湾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深莞惠三市核心区域、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清溪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日愈凸显,千年古镇已蝶变成为一座亮丽新城。如今,清溪产业空间不断拓展、功能布局日益完善、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又踏层峰望眼开。在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间匠心雕琢,清溪“绣”出了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新速度、新魅力、新气象。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这座城市将书写更多传奇,向未来展现无限可能。
科技创新+先进制造
加快崛起产业大镇
梳理清溪经济社会发展轨迹,可以清晰看到,“产业立镇”始终是清溪发展的主旋律。清溪把握先机、谋划未来,精准把握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领域的新风口,大力推进产业大镇建设,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经济实力持续提升。GDP从亿元跨入亿元俱乐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家增长至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9.7%。
产业质量持续提升。引进万元以上内资项目宗,其中超亿元项目52宗。拥有29宗市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其中20宗已开工建设或建成运营,在全市处于前列。清溪获评全国首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在年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镇中位列第34名。
科技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年的2.52%大幅提升至年的4.04%,位列全市第2,镇街排名第1,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全镇省市级创新平台46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年的33家大幅提升至年的家,翻了将近7倍。上市和上市后备企业高企占全镇境内上市和上市后备企业数量的比例为%,高于全市78%的比例。全镇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规上工业企业的27.6%。
“大力推动产业对接和成果转化;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集聚新项目培育新动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产业空间连片拓展。制定实施清溪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精准谋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融入全市产业发展布局,主动参与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规划建设,打造临深片区中国智能制造创新基地;主动融入全市科技创新格局,以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为重点,深度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清溪镇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在产业发展格局上的全新定位。
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一系列重大战略、长远规划加快落地实施。清溪以镇委“六大战略”“六大工程”为战略路径,围绕“融合先锋、智美清溪”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追求,勾勒出清溪发展新格局、新图景。
持续发展+特色创建
匠心雕琢生态大镇
清溪,有山的豪迈,有水的情韵,有河的蜿蜒,有一座城的蓬勃朝气。全国文明镇、中国最美小镇、中国最宜居城镇、中国最佳休闲小城、全球绿色城镇、中国最美乡镇、全国十佳生态旅游示范景区……造就了一张清新动人而又魅力四射的清溪名片。
这张名片,传递了清溪经济腾飞而又生态优美的双重魅力。更注重人的体验,一座城才会更有温度,也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清溪重点推进环境治理、城市更新、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服务、交通设施等板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显现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镇街特点的“清溪之美”。
近年来,清溪镇以“筑梦湾区、锦绣鹿城”为主题,依托清溪丰富的河流湖泊资源,串联起自然生态环境、红色文化资源和重要城市功能区,打造万里碧道空间布局,绘制出一幅“三山环抱、五水拥城、乐水天堂”的美好画卷。
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清溪把打好“碧水保卫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从群众身边的环境改善入手,清溪镇委书记叶锦锐、镇长沈志攀等全体班子成员和21个村居书记主动认挂河涌,担任河长,亲自挂帅督战,对全镇43条河涌开展“大体检”“大巡查”“大督办”“大诊治”,为守护清溪“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做出不懈努力。
生态文旅增添底蕴。完成清溪大道、清溪河上游、清溪银瓶山森林公园入园道路等景观提升工程以及11.68公里碧道建设,被认定为“广东省森林旅游特色线路”,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获评广东省森林小镇、广东十大绿美森林小镇、国家森林乡村。土桥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实现21个村(社区)市级文明村全覆盖,清溪连续五届荣膺全国文明镇。
村容镇貌持续美化。积极实施7大领域43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推进一村一城管片长、“行走清溪”以及“16+2”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双百工程”,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村、品质提升工程(村),“千箱美化”等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开展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建设,推进6条重点路段“彩色林”景观优化升级,完成52个精致街头小景和6个口袋公园改造工程……一个个民生项目的竣工启用,是清溪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的具体行动和成果体现,“我为群众办实事”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常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清溪镇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正在成为吸引人才的新优势、招商引资的新亮点、城市形象的新窗口,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开拓了新格局。可以预见,伴随更多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必将进一步推进清溪城市形象提升和内涵发展,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打造独具魅力、富有韵味、别样精彩的城市气质。
品牌塑造+形象提升
倾情打造文化大镇
清溪是一座美丽温婉的城市,孕育了淳朴厚重的民俗风情;这也是一座文气斐然的城市,流淌着诗情画意。客家文化和岭南文化在这里水乳交融,生发出人文的厚重之力,绽放出文化的精彩华章。
清溪镇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显示,一幅繁荣清溪文化事业,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精彩纷呈——
高定位、高标准筹建集张松鹤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展览馆、新图书馆、工人文化宫等多馆合一的清溪博物图书馆,保护修缮张松鹤故居;争创“广东省诗词之乡”,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承办省麒麟文化节、省客家新民歌创作大赛,常态化举办元宵、中秋等节庆活动,将麒麟文化、客家歌舞美食文化进行文创化、时尚化衍生创作,延展文化产业价值链,以更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
这就是清溪发展蓝图里的“精品文化”工程。围绕这一蓝图,清溪紧密推进文化事业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文化大镇。
近年来,清溪镇积极探索实践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清溪旅游注入文化内涵,实现了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走出了一条使“文化力”成为提升经济发展“内核”,提升城市品质的兴镇富民之路。通过一轴一带五区、三座森林公园、“万里碧道”风光带的规划建设,十多个旅游发展项目在清溪镇域内遍地开花,体现了“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全域健康”的发展理念,彰显“山、水、河、城”的城市空间格局。
清溪的文化资源同样丰富。清溪保存着完好的客家传统文化,清溪彩扎麒麟制作技艺、客家山歌、客家酿酒被誉为“客家文化三宝”,分别纳入国家和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溪也被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麒麟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广东省客家新民歌创作基地”。年,清溪又成功荣获—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清溪英才辈出、贤能比肩,这里是革命艺术家张松鹤先生的家乡。目前,精心打造张松鹤美术馆,保护好张松鹤故居的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清溪又将增添一座“文化新地标”。
清溪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文化强镇”的战略部署,以创建“广东省诗词之乡”为目标,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文化与城市品质提升相结合,努力推动新时代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今年8月,广东中华诗词学会诗词创作基地落户清溪,这是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第一块落户在团体会员单位的创作基地,标志着清溪镇“广东省诗词之乡”创建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让文化活动与清溪旅游“联姻”,是清溪经济社会发展中很吸引人的特色。清溪成功举办了十届“赏花行”活动,吸引了超过数千万人来到清溪,共赏“禾雀花开”胜景,感受客家文化魅力;今年10月,又成功举办了清溪镇第二届旅游登山节,全面展示了清溪文旅新形象、新口碑和新愿景,加快推动了文旅产业大发展、营商环境大提升,形成了“南有赏花行、北有登山节”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成为清溪文旅体融合新名片,在东莞及珠三角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
朱晋
柯坚
朱晋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