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名片制作 >> 名片制作前景 >> 正文 >> 正文

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精神文明建设双奥盛会

来源:名片制作 时间:2023/10/24

“就像所有运动员一样,你们(志愿者们)也证明了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实现更快、更高、更强。”去年4月7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致信北京“双奥”盛会全体志愿者,对他们的付出表示钦佩和感谢。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已经落下帷幕,但无数精彩时刻却将被历史铭记。在一帧帧照片中,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用他们的温暖和热情点亮了盛会。据了解,北京冬奥会共录用赛会志愿者1.8万余人。其中,北京赛区占63%,延庆赛区占12%,张家口赛区占25%。35岁以下的青年占94%,为志愿服务的主要力量。北京青年报记者展开这份异彩纷呈的“志愿画卷”,不禁让人心潮中又袭来一阵阵暖意……

展示最佳仪态要过“四关”

冬奥会期间,李杨宁是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经济与产业方向研究生,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她加入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颁奖礼仪团队,成为一名颁奖礼仪志愿者。

每次运动员走上领奖台时,礼仪志愿者们都以最佳的仪态和最美的微笑向运动员表达敬意。

作为一名北体大的学生,当得知有机会成为一名冬奥会礼仪志愿者时,身高、学科背景和外语能力均符合条件的李杨宁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多轮选拔,她如愿入选。但入选仅是过了第一关,艰苦的第二关——“培训关”又接踵而至。年,李杨宁和其他礼仪志愿者一起,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培训。内容既有手位、步伐等基本动作的训练,也有舞蹈、表情管理等气质提升课程。李杨宁说:“我不是科班出身,说实话最开始训练时觉得很难,但老师一直在鼓励我们,大家也都坚持下来了,在自身仪态和礼仪规范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

第三关是场馆的实战训练。冬奥会比赛开始前,礼仪志愿者们在场馆老师的带领下,要反复走颁奖流线,确保完全熟悉,无空白点。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是室外场馆,颁奖也要在户外进行,最冷的几天体感温度都在零下20多摄氏度,风也特别大,这对礼仪志愿者来说是严峻的考验,因为她们还要做指引服务或端着盛有奖牌的托盘候场。

“在颁奖广场上的这几分钟,凝聚的是运动员多年的汗水和努力,是他们最高光的时刻。所以不管天气条件有多不适,我们都要表现出最好的状态,向运动员致敬。”这是李杨宁和伙伴们的心声。

“残疾人看台”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王梓博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为数不多的残疾人志愿者。在助听器的协助下,王梓博在志愿服务中和健全人一样可以正常交流。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期间,他以优质的服务成为国家体育馆的“暖心名片”。

年的王梓博,是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的大四学生。虽然先天伴有听力障碍,但他仍报名参与了志愿者选拔,成为国家体育馆的赛事服务助理。

在场馆培训期间,王梓博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