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内容创意公司,为什么都爱上了飞书?
文
园长
编
石灿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最近正在“搬家”。
过去,刺猬公社的办公协同工具由多个在线社交软件和在线文档共同组成,审批、申请、报销自成一家,写稿子、做表格另成体系,切换使用成本较高,多个工具同时使用起来十分麻烦。
文档的撰写、分享、查阅、沉淀,构成了一个内容创意型公司的工作日常。年了,能不能把工作沟通、文档、审批、会议等功能,用一个产品全部打通?
几经筛选,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了飞书上。
不久之后,公司行政人员通知:团队将于年起正式启用飞书,年的最后一个月是留给大家的过渡期。于是,我们“搬家”式地把文档从过去的系统挪到飞书上,也开始逐步习惯飞书上的工作模式和氛围。
初识飞书的过程中,我们也得知,很多内容创意行业的朋友都在做同样的事:用飞书沟通协作、用飞书撰写文档,用飞书沉淀知识资产,乃至用飞书构建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
“它最大的价值就是帮我们沉淀知识、建立连接,对具体的人的成长负责,让每个人充满活力。”
图源:得到跨年演讲
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在年跨年演讲中专门提到了飞书。,得到开始使用飞书,年末,他们还用飞书文档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创举”——将飞书作为“跨年演讲独家团队协作平台”,让每个用户都可以飞书文档的形式参与“云端策划会”,提出问题和答案。为了给积极参与其中的伙伴更多、更丰富的交流机会,得到甚至还创建了一个近人规模的飞书社群。
那么问题来了,内容创意行业的公司和团队,为什么纷纷选择飞书?在拥抱飞书之后,又在协作、创意和组织等维度上,有了哪些新变化?
不止飞书文档
“肯定是因为飞书文档。”
当被问及“为什么最终选择飞书”时,得到CTO快刀青衣告诉刺猬公社,得到的技术和内容团队,都对文档高度依赖,“第一时间到飞书文档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我心目中文档的样子。”
一开始,快刀青衣还想把飞书文档拿出来,嵌套在其他企业协作软件中去。而在和总经办的罗振宇、脱不花几个人小范围试用半个月之后,得到最终决定整体迁移到飞书上去。
在刺猬公社看来,文档就像一个大厅,位于即时通信、视频会议、日程表甚至OKR等“功能房间”的中心,在飞书文档内,可以随时像插件一样调用一系列的功能。“对于我们几个人的小团队来说,提高效率都特别的明显。”
拿新媒体最日常的写稿改稿来说,一篇文章可能经过多人、多轮的修改订正,如何高效对接修改?如何跟进写稿进度?这时候,飞书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飞书的项目管理文档模板
在飞书文档,修订者可以可以用文字、超链接乃至图片进行批注,一些难以用文字表达的评论因此完全不是障碍。同时,作者还能收到修订信息的实时提醒并回复,让所有人都能参与文档和知识的创造、分享、评论与跟踪。另外,管理者还可借助飞书文档的多维表格制作进展甘特图,将写稿、改稿的进度可视化,像管理项目那样,在任务看板上管理稿件进度。
对于更复杂的文档,比如多人参与的活动策划、执行方案,飞书文档的优越性就得到了更大的体现。
需要团队互动时,飞书文档里的
功能,可以直接提醒成员“看这里”,并且在文档中就能直接联系到人;点击加号,可以在飞书中插入日程表、群聊甚至是发起一场投票;如果是十万火急的项目,用户可以在文档上插入一个每分每秒都在跳动的倒计时,随时提醒“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了”。一些内容创意公司更是把飞书文档玩出了花——不仅仅用文档进行内部沟通,还把文档变成灵感和知识的“渔网”,将它投向用户群体以获取外部的信息和资源。
在得到跨年演讲中,罗振宇面对的是一万两千多个空荡荡的座位,而在他身后,是超过10万“共创”了这次演讲的人们。这么多人,是如何发挥集体智慧的?
在飞书,得到创建了好几份文档,邀请用户围绕“今年跨年演讲必须回答的问题”“年带来幸福感的好物”等主题,写下自己的答案。在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用户的努力之下,这些文档越写越多、越写越长,提出了个问题,分享了本好书、7件好物,制作了1份成都文旅地图,写就了一份长达,字的时代答案。
相比组织内的协作,得到借助飞书文档,实现了跨组织、跨地域的用户共创。一方面,更多知识和灵感在其中得以产出、沉淀,另一方面,得到也借助这种方式,完成了跨年演讲的用户交互体验升级,让用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感。
这,相当于让海量参与者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而且是在异步沟通的前提下完成的,充分利用了参与者的碎片时间和突发灵感。从信息流动的角度看,飞书文档成了企业内外的信息最终集结地,所有的沟通路径都指向文档,让信息的流通有了目的性和指向性。
得到在跨年文档的共创过程中,还组建了相应的群聊——在共创文档中插入群聊入口,有需要的用户可以进群参与讨论。更重要的是,不论新的用户什么时候进入飞书群,都能看到这个群自建立以来发布的所有文件和发言。
对于不少内容创意从业者来说,都经历过突然被拉群的无助时刻——我是谁?谁拉我?拉我干什么?没有“上下文”的拉群,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造成对被拉群者的困扰。但在飞书群聊中,用户可以借助群聊的上下文,了解项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信息对等”,大幅度减少沟通成本。
飞书一些“小而美”的“黑科技”同样让人惊叹。
比如飞书的视频会议,可以实现一键更换背景,对于很多随时需要开会的内容创意公司来说,可以就此告别背景杂乱的烦恼;搭配会议功能的飞书妙记,能够同步整理出会议的重点和全程速记,帮助内容创意公司减少在事务性工作中耗费的时间,将更多精力聚焦在创意本身。
毫无疑问,飞书的各类功能性产品切中了内容创意公司在管理和沟通上的痛点。而在满足工具属性之后,让内容创意型公司奔向飞书的,还有哪些深层原因?
创意、协作与组织
先说创意层。快刀青衣告诉刺猬公社,得到特别喜欢让大家集思广益,一群人进行探讨或者分享。
“如果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把用户加起来,那将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因为这个想法,早在去年的时候得到就打算让用户参与到“云端策划会”上来,但当时没有飞书文档,用户参与的成本相当高,只能在小范围和一部分用户进行沟通交流。
飞书文档则把用户的参与成本大大降低,几万人乃至十万人级别的用户共创因此成为可能。在快刀青衣看来,今年得到跨年演讲的很多内容来自于“社会上真正的实干家”,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创意和思考。
用户共创的形式,恰恰暗含着得到跨年演讲“原来还能这么干”的主题。因此,飞书文档所能发挥的创意力量,并不仅仅是流畅、简洁的写作界面带来的生产力线性提升,而是在此基础之上,发挥着创意工具的“乘数效应”。
再说协作层面。在飞书的大部分场景——聊天、文档、日程中,都可以使用
功能,去提醒对应的负责人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