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起德国制造时,大到汽车小到螺丝刀,都会统一竖起大拇指。可以说,德国制造在品质方面的追求几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往往越是注意不到的细节之处越能看得到德国人的用心。
(德系三大豪华品牌汽车)
在德国诞生了众多享誉世界各大领域的知名品牌。诸如在汽车领域占据绝对主流品牌地位的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在家电领域的西门子;在服装和奢侈品领域的阿迪达斯、BOSS;在光学、光电领域的蔡司、徕卡;在厨具领域的双立人、菲仕乐;以及全球三大电梯生产商之一的蒂森克虏伯等等,德国工业缔造了许许多多的工业神话,是品质的象征,是领先的标签。
(德国双立人厨具)
(德国徕卡相机)
德国制造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就比如不追求价格,但追求价值;不追求外在,但追求细节;不追求广告,但追求口碑;不追求速度,但追求质量等等。
当然德国制造也强势的原因不止与此,德国制造的口碑建立的关键点是:不相信人。德国的自动化水平非常高,举例来说,大众汽车在年的生产流水线自动化程度比现今国内很多车厂的自动化程度都高。德国的观念认为人都会出差错,再微小的误差经过流水线的每个环节逐级放大,必然会最终影响产品的品质。因此德国产品几乎尽最大可能地去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只要机器能做的,坚决不让人做。
(大众汽车年流水线)
其次是精细化,尤其是对于精密仪器、工具的运用。德国盛产性能优异的各种测量仪器仪,在此基础上可以让生产环节得到精准把控,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最后是职业教育制度,任何产业归根到底都需要有足够的人才。德国民族近乎严苛的性格让这个国家出现了强大的工程师阶层,在德国,工人、工程师都非常受社会尊重。
而德国更是提出了打造“工业4.0”的发展规划,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工业4.0”战略的核心就是通过智能网络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从而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
(国产飞机“三剑客”C、运20和AG)
当然比起德国制造冠绝全球,中国制造在近几年也让人感到非常自豪。对比德国“工业4.0”,中国也提出了符合国情的“中国制造”。这两年来一件件令国人感受到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的创造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从国产大飞机“三剑客”运20、C、AG腾空而起,为梦想起航。到“墨子号”量子卫星升空,领跑世界。再到核电技术出海,以及“复兴号”高铁震惊世界的速度,一鸣惊人。
(“复兴号”高铁动车组)
当然在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日常消费领域,MadeinChina更是占领全球,一大批世界一流的中国品牌随之崛起。
(华为P10手机)
这其中有作为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华为,P系列和Mate系列智能手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呈现出一机难求的局面;有占据全球PC业务份额第一的联想,凭借着创新模式和先进技术在全球最大的7个PC市场中占有5个第一;有在电视领域不断钻研创新显示技术的TCL,依靠常年来对于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一步步稳扎稳打地成为了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第三的电视生产厂商。
(TCLXESSX6私人影院)
还有凭借绿色能源新技术名震海外的比亚迪电动大巴,在欧洲、以色列、东南亚、美国、南美等世界各国几乎所有正在运营和上路测试的电动大巴全都是BYD出品。有占领全球小型无人机市场一半以上份额的DJI大疆创新,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北美地区最值得拥有的高科技产品等等。
(DJI大疆无人机)
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扩大海外业务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出海”的脚步在这些新生的“中国名片”推动下也日渐加快,而“中国制造”这一名词正在被赋予新的内涵。曾一度被贴上“廉价”标签的“中国制造”,如今焕发出新生光彩。未来,“中国制造”或许不再会是一个单纯的产地定义,更是一种品质、先进的证明!
那么不论是德国制造的“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相信未来中德制造业之间的正面交锋将会越来越多,不论两国之间仍有差距还是早已超越,相信作为国人都会在心底里为中国制造加油鼓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