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之《思美人》有句云:“纷郁郁其远蒸兮,满内而外扬”。
纷郁郁其远蒸兮
——曹焕荣黄土诗歌浅评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就一直拜读曹焕荣老师的诗作,“学莫便乎近其人。”那时觉得老师诗作至诚至亲、真实在目、文采飞扬、励志励心。其诗作每每见诸报端期刊,总喜不自胜,遂急不可耐地一句句细品,一首首咀嚼,使我一次次禁不住心动神荡,意气奋发。这一读读了40多年,见证了一棵诗坛常青树历久弥新的风采;这一读读了多部诗集,《黄土魂》、《黄土恋》、《黄土风》、《黄土情》、《黄土梦》和《守望》,直至老师的功力炉火纯青,成果丰硕,成为国家级作家,其文名诗名已载入《中国文学艺术家传集》、《中国诗人大辞典》和《世界名人录》等典籍,蜚声文坛,具有了文学史上的意义。
钟情黄土
诗人不遗余力地构建以黄土为核心的意象群,归根结底是要回归到对故土的热爱,归结到孩子对母亲的爱,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与感恩,因而把对家乡和对父母的爱有机地糅为一体。在写故土的诗篇里,最终也是回归到对母亲的依恋之感中。如在《思念》这首诗中,诗人体验到的是:“思念儿子的日子/就像潮湿了的柴禾/任母亲怎么点,怎么吹/也冒着绵绵的长烟//我闪进门,母亲一惊喜/笑出一片灿烂的阳光/只一下,就擦亮了生活/顿时有了光,有了热”;同样地,在《田野啊,我的爹娘》中,诗人深情地吟唱:“聆听茅舍风筝线样的乡音/飘忽不定的游子能不喊一声/田野啊,我思念的爹娘”;在《暖被窝》里,诗人深切地感受到:“我一生都生活在山乡的福荫里/温暖地托举在母亲的热掌上!”。这里父母的形象总是和绵绵黄土连在一起,挚诚而深情。在诗人的笔下,父亲爱黄土,爱大山,爱泾河,亦爱儿孙和美好的未来。如在《父亲的肩头》中,诗人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是一代代父亲的肩膀/把永远的太阳/托着东升”。有人说:“家园对于我们意味着一种父亲式的清苦温馨的接纳。家园之所以不能为烂漫的伊甸园所替代,是因为它根植于中国式的乡土情感,源自于我们民族深处对清苦与劳作中所呈现的纯洁和高贵的崇尚。”这种情感在对母亲的思念中也同样得到了展现,“母亲为家操碎了心……/即使再小的一块上/都有一颗/热烘烘的太阳/都有亮晶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