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名片制作 >> 名片制作发展 >> 正文 >> 正文

经济日报聚焦武汉经开区产城融合打造武

来源:名片制作 时间:2023/5/7

12月13日,《经济日报》3版“新征程新气象新作为·园区行”栏目刊登题为《产城融合打造武汉副中心》的文章,聚焦武汉经开区产城融合发展成效,以下是文章的部分内容。

武汉经开区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如今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武汉副中心。

年,武汉实施“一主四副”发展战略,按照万至万人的“大城市”标准,做强车谷等四大“副城”。武汉经开区,由此打开全新的眼界和格局。

初冬时节,行走于此,一派生机盎然,特色园区、医院、商业楼宇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正在武汉西南角“拔节生长”。

年,为承接中法合资神龙汽车项目,武汉经开区在沌口一片黄土岗上动工兴建。从“一辆车”到“一座城”,已集聚8大整车企业、3大家电企业,年产整车百万辆、电器超0万套。

▲年,武汉轿车产业开发区零部件加工区场地平整开工典礼在一片黄土原野的沌口地区举行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再漂亮也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再高端也只能空转。”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表示,该区将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转化为推动车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

经济总量突破亿元,占比超过武汉市的十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市第一,这是武汉经开区30年积累的丰厚“家底”。

但同时,这里也遭遇“成长的烦恼”:历经4次空间扩展,区域发展不均衡,后发的军山和汉南片区,公共服务资源配套水平亟待提升……

▲武大新两院整体鸟瞰图。

为此,武汉经开区将经开新区·军山新城定位为“产城融合示范区”,高水平编制经开区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强教育、办医院、塑文化、护生态,全力补齐城市功能,让车谷更具活力、更有魅力。

记者走进经开新区·军山新城,处处可见繁忙的建设场景。东风悦享、东风领航、优势科技等多家高科技企业在此落户,主干道经开大道沿线,路特斯科技全球总部、哈工大机器人华中总部等20多个总部项目开工建设;武汉大学“新两院”、武汉理工大学“三院”、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创平台陆续入驻,一条科创总部大道雏形初现。

“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高品质生活。”军山新城负责人王洋告诉记者,军山新城自启动建设就确立了绿色、宜居的发展理念。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内,三分之二是生态绿地,其余三分之一布局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目前,军山新城正加紧完善政务、商务功能,建设区域政务服务中心、国际会议中心、规划展示中心等。到年,力争基本形成集聚30万人口的产业圈、生活圈、文体圈、公共活动圈,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区、新城。

面向“十四五”,武汉经开区正围绕汽车、新能源与新材料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谋篇布局。

目前,全区已规划重大项目个,总投资额约1.2万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个。力争5年内汽车产业达到亿规模,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数字经济3个千亿产业,在全省培育万亿产业集群中当先锋、打头阵。

出品:武汉经开区工委宣传部

武汉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吕作璐蒋秋雨

制作:王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