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经记者董婉婉
火热的夜晚,火热的青春!1.5米长的柜台,承载着他们宜业宜居的全部梦想!在网红夜市吕家庄,有一批创业青年,以实干、勤劳和智慧,在这里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城阳安居乐业。
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建设国际人才聚居地,离不开青年的奋斗、智慧和汗水。最新人口普查显示,城阳区是青岛青年人最多的区市,也是人口拥入最多的区市。
迈入新发展阶段的城阳,正在通过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积极探索青年发展与城区发展有机融合、良性互动的现实路径,为青年人打造一座理想之城,不断吸引更多青年人才集聚、增强城区的活力和竞争力。
“网红夜市”的创业青年
夜经济水平,正在成为衡量城市经济实力、商业繁荣程度、居民生活品质等的重要标尺。刚刚发布的《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城阳区入选年中国夜经济影响力区县20强,火遍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的吕家庄夜市便是城阳夜经济活力的典型代表。
活力从哪里来?当然是年轻人。夜市不仅吸引了天南海北的年轻人前来打卡,还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创业首选地。
“肥蚝靓贝”老板张晓婷是名90后,来自牡丹江市。年和对象一起旅游时爱上了青岛,决定留下来。多方考察之后,她抛弃了平面设计工作,选择在吕家庄夜市开店,主打烤生蚝、扇贝和鱿鱼。进货、加工、调口味,全是自己摸索着干。渐渐地,“肥蚝靓贝”成为夜市的网红店,每个晚上,她家摊位都要消耗掉斤生蚝、斤扇贝。
凭着独特的口味、热情周到的服务,5年半时间,她的业务不断扩大,1.5米宽的摊位她租了个,在城阳买了平米的大房子,有了可爱的孩子,把公公婆婆接到青岛,一家三代其乐融融。
一人创业、全家定居,这样的例子在吕家庄夜市创业者中很常见。同样是90后的李飞,经营着有“夜市第一家”之称的网红小吃卤煮肥肠。他来吕家庄夜市创业的时间更早,已经接近10年,见证了吕家庄夜市火出圈的过程。随着夜市升级改造,他的摊位也从一个扩展成了3个,忙不过来,便把妻子和母亲都叫来帮忙。
李飞一路扩张的底气除了小吃味道好、回头客多之外,还有赖于夜市不断提升的营商环境。在硬件设施上,吕家庄夜市路面由砖头路变成了水泥路,垃圾日产日清,又接连进行了灯光亮化、摊位重新规划等工作,客流量不断攀升。在夜市管理上,商户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在 同样的,李飞也在城阳买了房,安下了家。而且,孩子就在家附近的小学接受义务教育,此心归处是吾乡,他和家人已经和城阳融为了一体。
像张晓婷、李飞这样的创业青年故事还有很多,他们共同勾画出夜市多家经营业户的创业群像。在商户和社区管理共同努力下,吕家庄夜均客流量3.2万人,已经成为了城阳区夜经济一张名副其实的“名片”。
如果把一架无人机从吕家庄夜市放飞到高空,一幅更大的“潮生活·夜城阳”的璀璨画卷将尽收眼底。
在吕家庄夜市周边一公里的范围内,家佳源、万象汇、利群、万达等多家大型购物中心,构成日益繁华的城阳北曲商圈。不远处,以鲁邦风情街、水悦城、时代中心、财富中心四个街区为核心,鲁邦水悦城音乐吧特色集聚区成为夜间城区的闪亮地标;再往南走,就到了青岛新天地遇见城阳·时光列车网红街……
城市友好,青年有为
吕家庄夜市向西,花海湿地的歌声响彻云霄,音乐和啤酒一起流淌,转角不光能遇到爱,还可以遇见美食。解锁了更多新玩法的“青岛花海湿地音乐啤酒消夏季”,正在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消暑盛宴——花海夜·啤酒潮,在夜宴、夜游、夜赏中,有态度、个性化、高品质生活的新路径被打开。
“千灯夜市喧”。不到十年,璀璨的灯火便在城阳的夜色中唱了主角,万千霓虹、游人如织,原因何在?不断拥入城阳的人口是活力之源。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城阳区人口增幅为50.52%,位列青岛第一。同时年轻人增幅居青岛第一,15-59岁人口占68.5%,为青岛最高。过去五年,城阳区人才总量达到27万人、实现翻番。
一座城如何吸引年轻人?一定是能安居乐业,且充满生生不息的活力。城阳,就是这样的地方。
作为最年轻的主城区,夜经济仅是其城市活力的一个侧面。城阳正在全方位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培育适宜的创业就业环境,聚焦“六大”赋能工程,构建城区“强磁场”,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到城阳,在城阳扎根创业、安居乐业、建功立业,与城市共同成长。
在实施青年就业创业赋能方面,城阳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吸引在青高校大学生到城阳就业创业的十二条措施》,举办新锐青岛·高端制造创新创业大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等人才赛事,通过“线上+线下”人才招引活动,吸引人才来城就业创业。
在实施青年产业集聚赋能方面,联合组织部等举办高层次人才论坛、人才大会,制定下发《关于加快建设青岛中央活力区打造青年创新创业高地的实施方案》,打造城阳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赋能中心,天安数码城、华讯天谷、海峡两岸产业园等3处青创基地被评为“青岛市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在实施青年乐居赋能方面,建设“社区0-3岁婴幼儿嵌入式托育点”、开展青少年公益课堂等,最大限度为青年留城来城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城阳在青岛率先推出购房券,每年拿出1亿元对新引进人才进行购房补贴。对于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人才,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经区人才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确定发放标准,第三层次人才为30万元,第四层次人才为25万元,第五层次人才为15万元,第六层次人才为8万元。
激发湾区都市新活力
引进更多的青年人才,一起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今年以来,城阳区聚焦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多措并举惠企助市,激发了湾区都市新活力。
说到扶持和惠企政策,青岛时代色彩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坤最有发言权。公司是一家集IP形象及衍生品设计开发、动漫制作、立体图书及玩具书编辑、制造、出版、发行的文化创意公司。自入驻青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来,便走上了发展快车道。“我们得到了区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期间,区政府到企业调研,发布一系列扶持发展政策;区文旅局也在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各类展会,帮助我们开发市场。年我们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万元,今年争取突破万元。”
与此同时,城阳区今年倾力打好“节会经济牌”,从“蛤蜊·潮”第十七届青岛城阳红岛蛤蜊节到“韩料潮”青岛城阳韩国料理美食节,再到“非遗·潮”首届城阳非遗文化节暨胡峄阳文化节,“潮系列”打造着全域旅游时尚潮流的新热点、新高地、新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市民前来探寻打卡。
以5月底开办的第十七届青岛城阳红岛蛤蜊节为例,通过西大洋Gála大集、“美得城阳”市集、“蛤蜊·潮”生活美学市集、中铁建工·星野屿营地、海草房景观区五大板块,集吃喝玩乐学赏购于一体,创新性地把红岛蛤蜊节这样一张“老名片”打造成城阳文旅的一个“新爆点”。期间共吸引近6万游客来到红岛。
自月下旬以来,城阳区发放了万的“乐购城阳”消费券和万的文体消费券,增加了社区集体收入和市场主体收入,提信心、稳就业。截至年上半年,预计城阳的限上批、零、住、餐增速,均超全市均速。其中,限上零售预计增长1.5%,限上餐饮预计增长21.%。
政策的红利还在纷至沓来:召开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暨企业家大会,提出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服务业活力迸发的优势,加快形成科创+文创+创新金融“三创融合”的良好生态;发布《青岛市城阳区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文化旅游等六大现代服务产业链,实施招大引强、金融资源赋能等行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城阳人才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人才、产业、用人主体、平台、服务、创新等方面高度集成、精准施策……
活力城阳,幸福家园!宜居、宜业、宜游,站在高质量发展的风口上,在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进化迭代的当下,城阳区通过牢牢把握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这一关键,开启湾区都市活力城阳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