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杨希林/文
图源:视觉中国
用非遗名片讲好大运河故事。今年6月,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第十四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将在线上线下同步举办。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下,5月26日上午8点起,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将启动“大运河非遗名片”网络评选活动。
前期,我们向社会公开征集,各地非遗中心也踊跃选报。经专家审核挑选后,共多个非遗项目参与网络票选。它们或文化底蕴深厚,或者动感十足,或者余音传万里……
来,为你喜欢的非遗项目投票吧!
湖笔制作技艺、秦淮灯彩……
“流动的运河”处处精彩
因运河而来的生产、生活习俗,传统技艺、民间文学等,无不与运河流动性特点有关系。
浙江湖州,善琏湖笔厂里。厂里笔工们在工作台上选笔料、过水盆、做蒲墩……传统善琏湖笔的制作工序共道,现在有了车间机器,师傅们在笔杆刻字时可以加快速度。
笔工在车间做湖笔。(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善琏湖笔,之所以珍贵,不仅是材料好,更考验技术。做湖笔八大工序中最关键、最复杂的工序“水盆”的工人,一双手需要全程浸泡在水里,在材料中挑出适合做笔头的毛。“千万毛中拣一毫”,说的就是制作湖笔的辛苦。
疫情后,善琏湖笔厂里无论是礼品笔还是单支笔的销售都大幅下滑,这是因为善琏传统销售网络主要依赖线下渠道,很少有人在线上投入精力。怎么办?厂长马志良想到了直播带货。
马志良是当地善琏湖笔行业协会会长。年下半年,他和返乡创业的儿子马万飙一起,在淘宝上依托善琏湖笔旗舰店,开了个直播间。开播第一天,马志良亲自出现在镜头前卖笔。
湖笔人上直播,说些啥,做些啥?镜头前,这位方脸、皮肤黝黑的老匠人显然有些局促。随着一旁年轻主播的引导,马志明渐渐打开了话匣子。他拿起一支湖笔,教大家怎么看:“湖笔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笔头带‘锋颖’。‘锋颖’指笔头间段的透明部分,锋颖段越长、越透明越好。”
善琏湖笔的“锋颖”部分。除了依托网络力量,部分运河沿线非遗项目也在用更多平台来扩大影响力。日前,不少登录网易星球数字平台的用户发现,一组名为《秦淮灯彩》的系列数字藏品已正式上线。该藏品由省级非遗传承人陆敏与新生代美学主理人杨天娇合作以木刻版画的方式进行“再创作”,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彩“搬”上了数字平台。据悉,线上购买该系列数字藏品的用户,还有机会获得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线下参观权益。另外,用户凭自己的身份证与拍到的相应编号的数字藏品,还能前往秦淮·非遗馆兑换相应专属纸质门票,看更多关于“秦淮灯彩”的非遗记载。
秦淮灯彩本次,“湖笔制作技艺”和“秦淮灯彩”两个非遗项目均参与了“大运河非遗名片”网络评选活动中。通过“金名片”们自动“打call”的力量,我们期待更多人看到大运河的“流动”之美。
投票时间为一周
投完票还能抽奖
5月26日上午8点起,“大运河非遗名片”网络评选活动启动,投票时间为一周,将于6月2日结束,欢迎广大网友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