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位于秦地最北部,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古以来就是小米、荞麦、糜子、黄豆、绿豆等杂粮的优质生长地,小杂粮既是当地的传统食粮,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据统计,目前榆林市小杂粮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占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的25%到30%,年产量在40万吨以上。小杂粮,已经成为榆林的一张名片。
“帮助农户致富,带动产业发展,这一直是我的目标。”“杂粮王”刘勇是地地道道的榆林人,他创办的榆林塞北古郡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就位于家乡——榆阳区鱼河峁镇刘寨村,“陕北勇哥”是他的商标和“人设”。刘勇表示,自己以前一直在外地干工程,经过多年打拼,事业有成后,“为家乡做点事”这个心愿始终放在心头。
长期以来,刘寨村受自然环境影响,一直没有经济支柱产业。年,刘勇专门做了市场调研,详细了解到传统小杂粮的发展前景后,便返乡创业,成立公司,带动家乡的村民们共同致富。他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在村里建立了无公害小杂粮基地,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还为他们免费发放了基本的农用物资,小杂粮成熟后及时收购,解决了农户卖粮难的问题,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助推小杂粮产业“火出圈”。
小杂粮里炼出“金”
刘寨村生态优美,景色秀丽,这里纯净的黄土土质最适宜陕北小杂粮的生长,“陕北勇哥”系列杂粮均就地取材、就地加工。从一粒种子长成一束谷子,脱壳变成一粒粒金黄的小米,再熬制成热腾腾的小米粥,走上餐桌,比起大鱼大肉,这更适合亚洲人的胃。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如今,五谷杂粮更符合追求健康生活的消费者的需求。绿色有机杂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稀罕物”。也因此,刘勇坚持采用传统的石碾碾米、石磨磨面工艺,不经过高温加工,生产出纯天然、无添加的绿色食品,让消费者真正品尝到食物的真、浓、醇。
走进杂粮加工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对小杂粮进行碾压、过筛。石碾小米、绿豆、高粱、豇豆、红小豆、黑豆钱钱、黄豆钱钱、玉米仁、石磨黑豆糊糊、石磨玉米面粉、石磨豌豆杂面粉、石磨小麦面粉、石磨荞麦面粉等各种小杂粮通过石磨、石碾的压制,制作成一袋袋真空包装的农特产品。
这些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线上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