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名片制作 >> 名片制作发展 >> 正文 >> 正文

在商务礼仪中我们经常用名片,它的应用范围

来源:名片制作 时间:2025/4/4
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楚汉相争之时,刘邦率领军队经过一个叫陈留的地方,此间有个叫作郦食其的儒雅之士,家住高阳,嗜书如命,但是他的家境贫寒,只在高阳谋个小吏干干,一直有种怀才不遇之感。

郦食其得知刘邦经过此地,高兴坏了。他素来听说刘邦怀有大志欲称霸天下,所以他认为机会来了,可以大展宏图了。星夜从高阳赶到陈留刘邦军队所在位置,在刘邦的营帐之外,他对使者表明来意,希望可以和刘邦共同探讨国家大事,就像是后来三国的诸葛亮和刘备一样来个隆中对。

奈何刘邦是个粗人,他认为和项羽争霸打天下不是读书人的事情,所以他一开始很讨厌儒士,直接不见,后来称帝之后是任用儒士的。郦食其倒是不放弃,被拒绝了也无所谓,自己这次来是势在必得,怎么可能就这样子被打发了。于是他对使者大声喝道,“你赶紧再去见刘邦,就说我是高阳酒徒,不是什么文人雅士,看到我手里的剑没有?”

使者被吓了一跳,把掉在地上的东西赶紧捡了起来,转身快速进去见刘邦,说明了郦食其是何许人也。这才有了他与刘邦的见面,随后他为刘邦出谋划策,攻下了陈留城,后来又劝说齐王田广归顺汉朝,也因此刘邦兵不血刃白得了齐国的70座城池。

话说,使者被吓得什么掉在了地上呢?刘邦又凭什么和他见面呢?

这就是今天我要来讲解的古典礼仪中的名帖,也叫“谒”或“刺”,在现代就是名片啦,郦食其在见刘邦之前给使者的就是“谒”。

现在我们只要在单位任职一般都会有名片,上面印着我们的名字、联系方式、公司名称以及地址等信息,在古代使用的是名帖。早期的名帖是被称作谒或者刺,用竹简和木片制作的,纸张还没有普遍应用,一般就是在上面写上名字而已。

后来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开始普及了,谒和刺所用的竹简和木片随之也被取代了,出现了纸名帖也叫作名,名纸和名刺。因为纸张比竹简大了许多,所写的内容也就增加了,从单纯的名字增加了籍贯或者家庭住址,若是当官的还会写上自己的官职。

在古代名帖根据使用的场景不同,也是有分类的。在唐宋时期的官场当中一般是使用“公状”、“门状”,下官要见上司,外官要见宰相等需要使用公状,下官要先呈上公状,上司做个批复表示同意,才可以和上司见面。但是若不是为了公事,私事也是很郑重的,需要使用“门状”,或者叫作“门帖”,先把这个门帖递给仆人,通报姓名之后由主人决定是否见面,不同意就不见了,同意则由仆人带领,或者主人亲自出门迎接。

名帖的用途也从单一的通报姓名,扩展到了其他方面。除了要当面请求拜见的以外,还有起到问候作用的。年在江西南昌出土的西晋时期的一座古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几篇名帖。材质还是竹简,但是内容上却增加了许多信息,这个墓的主人叫作吴应,字子远。其中有一个名帖上写着“弟子吴应再拜,问起居,南昌字子远”,这里的“问起居”就是问候的意思。

在宋代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用途,就是成为节日的特别礼物。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若是自己有事在身不能亲自前往,就会让仆人带上自己的名帖前去表达自己的祝贺之意,这里有一个小故事与大家分享,是关于宋代周密表舅吴四丈的故事。

有一年春节,吴四丈在家懒得去给亲戚和朋友们拜年,就写了一大堆的名帖并且捆好了,但不巧的是他身边一个仆人都没有,他就站在自家的门口走来走去,琢磨着上哪里找个人帮自己去送名帖。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他的一个朋友沈子公的仆人,正一路小跑过来给他送名帖,他就很开心啊,心生一计。他把仆人的名帖全都要了过来,挨个查看,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这个仆人要送的都是吴四丈的亲戚和朋友。于是他就把仆人请进家门,告诉仆人要表示慰问和感谢,请他喝两盅再走,仆人见盛情难却且天色尚早就同意了。

吴四丈趁着仆人喝酒,偷偷地把沈子公的那些名帖全部留了下来,换成了自己的名帖,仆人喝酒喝得开心哪里会想到吴四丈会来这么一出。等仆人喝完酒,就拿上名帖继续上路了,但是送的全是吴四丈的名帖,他也不知道。等节日过后,吴四丈开始收拾名帖,发现了一大捆沈子公的名帖。就因为这件事吴四丈还被人笑话了一段时间,说他太懒了。

这个名帖和平时登门拜访的名帖是有区别的,更像是现在的贺卡,是在节日的时候表达一种问候和祝福的,毕竟人不到名帖到了也算是有礼貌的一种表现。因此,在工作中会看到有人收到贺卡和明信片就是基于这个传统的用途。

在书写名帖的时候时是要注意书写格式的,不同的场景和用途内容不同。一开始就是写个名字在中间部分,后来还要在上面加了居所、官职和年龄等信息。问候的名帖需要写上问候语,就像“问起居”一样;下官拜见上司,需要在中间偏下写上自己的名字,同时在名字的上面写上官爵名称和郡县居所;私交的门帖需要写上官职、乡里和姓名,还要写上对方的“字”以及问候语才是正确的。

古人对于名帖的使用十分讲究,认为见面是很重要的礼仪,所以对于名帖的大小也是有寓意的。往往认为名帖越大越好,越精美越好,因为这是礼重的一种标志。明清时期,名帖的使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使用的人群增加了,使用的范围也增加了,而且出现了设计和装帧更精美的名帖。更有甚者将名帖进行做成大臣给皇帝上的折子那样的,内有折页、外有硬纸壳相衬起到保护作用,更体面的还会外面加一个绸缎做的布袋,显得贵重和正式。

所以,现代的名片礼仪是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是在古人的礼仪基础之上有所取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