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名片制作 >> 名片制作前景 >> 正文 >> 正文

山东省社科联刘致福打造齐鲁文化高地,社科

来源:名片制作 时间:2022/8/8
主治白癜的中心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致福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与组成,齐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研究、阐释、交流与传播;做到“四个讲清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离不开齐鲁学术的人文滋养、思辨力量、理论支撑;而这背后又需要一种将千千万万社科工作者组织起来的强大工作力量。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社科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山东省社科联)担当起了这份责任。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组建起步,山东省社科联用整整一个甲子的时间编织起了汇聚16家市级社科联、家县级社科联、71家高校社科联、近家省级社会组织、十万社科工作者的致密社科组织体系,在学术研究、社科普及、社团管理等领域创设了“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齐鲁大讲坛”等工作品牌矩阵,为打造齐鲁文化高地提供了肥沃土壤,也为全国社科事业发展贡献了山东智慧。

山东省社科联如何将潜心学术研究、默默耕耘奉献的社科工作者推向台前,如何打通理论与舆论相融通的社科普及“最后一公里”,又如何将活跃而分散的社科社团聚拢到一起?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致福近日接受本刊专访,深度解码“齐鲁文化‘双创’社科答卷”,讲述打造齐鲁文化高地背后的社科故事。

谈繁荣学术

品牌带动“高地”隆起,知名学者“走”上前台

半月谈·文化大观:年是山东省社科联成立六十周年,作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性群众团体,山东省社科联六十年来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刘致福:山东省社科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8月成立的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从成立之初,推动学术研究繁荣就是山东省社科联最重要的职能。六十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与改革,形成了以“评奖引领、课题培育、论坛推动”为主要架构的学术研究工作思路,打造了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山东社科论坛、山东社科智库沙龙、山东省人文社科课题、《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等一系列工作品牌,有力推动了社科“高地”的隆起。

半月谈·文化大观:听说外地很多社科联组织来山东学习社科评奖的经验。

刘致福:先后有二十多个省区市的同行来交流、探讨社科评奖工作。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始于年,目前已经是全国闻名的社科工作品牌。评奖是“指挥棒”,对社科工作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所以必须确保它的科学、权威、公开、透明。本着这样的初衷,我们坚持不断地改革,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的要求,改革完善学术评价标准、成果评价体系、推介转化机制,大力实施“流程再造”,采取了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细分学科组、引入外省专家评审、专家接龙打分等形式。我们借鉴高考监督管理模式,从多人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奖专家,集中安排在外地一处封闭的宾馆中,手机等通讯工具全部上交,也就是说评奖过程实行完全封闭管理。从抽取专家到评审打分再到后续各个环节,纪检人员全程监督。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确保评奖全链条阳光化操作,破除人情影响、门户之见。

随着社科评奖持续不断地改革,一方面评奖的社会反响越来越好,另一方面青年获奖学者占比越来越高。去年获奖学者中,40岁及以下青年学者达到了人,占总数的52%,超过了一半。其中一等奖获奖者中有三分之一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学者,最年轻的一位只有31岁,这么年轻的学者获得社科研究成果最高奖,在山东乃至全国都是比较罕见的。

半月谈·文化大观:年由山东省社科联组织的“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评选也在哲学社科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刘致福:是的,我来到社科联工作后意识到,山东有为数众多的社科名家,有些在全国的影响力也很大。但是,和文化界名家在“台前”的“风光”不同,社科界名家大都在“台后”默默无闻,公众认知度比较低。所以我提出,一定要让这些默默奉献的社科名家走向台前。我们抓住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坚持严上加严、优中选优,评选出了位“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这份“硬核”名单赢得了全省社科界及有关各方的肯定与赞誉。为了扩大影响,我们不仅在省社科发展交流中心举办展览,还在建国7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将展览搬到了山东博物馆,拓展场域向社会公众推介入选名家。这是山东社科名家名作首次向社会公众集中亮相,从书斋走向前台。我们希望通过评选、展览、推介,进一步扩大山东社科名家的社会影响,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半月谈·文化大观:除了社科评奖,山东社科论坛一直以来也是山东省社科联的一张名片。

刘致福:山东社科论坛是全省学术研讨常规性高端平台,它的前身是发端于3年的“21世纪山东社会科学家论坛”和5年的“山东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为了更好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领域理论需求,我们于年将年会改革提升为山东社科论坛,逐步构建了大型论坛带动和专题论坛、学科论坛、专家茶座补充支撑的研讨机制,逐渐形成了主题引领、专题研讨、集中推介的工作模式。十年来,山东社科论坛已举办研讨活动余场,收到论文2万余篇次,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优秀传统文化辨析阐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去年8月,我们在进一步改革提升山东社科论坛的同时,又探索创设了“山东社科智库沙龙”,前者侧重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系列化研讨,后者侧重于应用对策专题性研究。一年来,沙龙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积极组织社科界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小而精、短实新的学术研讨,成果多次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有的直接进入决策,较好发挥了社科智库功能。

半月谈·文化大观:能否再介绍下课题工作相关情况?

刘致福:山东拥有数量位列全国前三的社科学者,初步统计有十万之众,而每年的省部级规划课题相对来说数量有限、竞争激烈,这让很多青年学者“望尘莫及”,山东省人文社科课题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设立的。课题设立11年来,我们先后推出人文社科年度课题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沂蒙精神研究等专项课题余项,在引领学科发展、推动学术创新、培育青年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社科普及

打通“最后一公里”思想文化金种子播撒到基层

半月谈·文化大观:在社科普及方面,山东省社科联有一个响当当的品牌——齐鲁大讲坛,能否介绍一下齐鲁大讲坛创设与运作的情况?

刘致福:齐鲁大讲坛创设于5年,目前是山东乃至全国人文社科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知名讲坛品牌,也是山东社科联的九大工作品牌之一。齐鲁大讲坛之所以能够广获认可,得益于我们多年来坚持的两个原则:一是高端化选人,二是精准化选题。开讲15年来,齐鲁大讲坛已举办余场,先后邀请李肇星、赵启正、叶小文、单霁翔、朱永新、高培勇、欧阳自远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形势和军事外交、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群众关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