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名片制作 >> 名片制作介绍 >> 正文 >> 正文

这个老外,玩弄马云王健林许家印于鼓掌

来源:名片制作 时间:2022/6/4
北京皮肤病医院地图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615677.html
作者

吴昕来源

大佬说(dalaosay)马云、王健林、马化腾、许家印、黄峥……这些拥有千亿身家的中国富豪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毫无疑问,其中之一,便是他们都上过“胡润百富榜”。乍一听,“胡润”,你以为这可能是哪个中国有名人士的名讳,但实则不然。顶“胡润”之名的,确确实实是个土生土长的英国老外,70后,本名RupertHoogewerf。你以为他只是给富豪排个名,却不知他是真的“空手套白狼”,每年动动鼠标、和富豪们举办个party,玩弄马云、王健林、许家印……等大佬于鼓掌之中,一年就能在北京二环买好几套房!年,一个金发碧眼的小男孩在卢森堡出生。那时候他还不叫胡润,直到来中国上大学才取了这个中国名,入乡随俗。胡润的家族是做房地产起家的,父亲在卢森堡创立了一家小型会计事务所。所以从小到大,家境不错的胡润都没吃过什么苦,他就像所有精英的孩子那样,按部就班的入学,参加各种活动,甚至中学还进了英国有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就读。年,在胡润高中毕业的前一年,他意外获得了去日本留学一年的机会。在日本学习的这一年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日文和汉字。据胡润自己回忆,“当时觉得汉字很神奇,比如男人的男,拆开就是‘田’和‘力’,特别形象,非常有意思。”奇妙的汉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考入杜伦大学时,他首选了中文作为自己的主修专业。“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学中文?”胡润笑,“首先这是我的兴趣,其次,在当时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倘若能把中文说溜了,简直忒牛了。”在大学学中文时,有个台湾老师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叫“胡如佩”,但胡润并不喜欢这个名字,他便给自己改了个名,叫自己胡润。日后,这个花名成为了他的中国身份证,只要在中国,他都以胡润自称,甚至将自己的公司也改成同名。年,胡润大三,他参加了学校的交换留学生项目,去了汉字的发源地中国,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了一年。这一年对他来说意义非凡。他不仅精进了自己的汉语水平,还在一家外资公关公司为亚运会做了一段时间的中文媒体简报,借此,胡润也得以从更多的角度窥见中国的发展和变化。但可惜,毕业后他并没有直接留在中国,因为胡润并没有想好自己以后的出路,他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干些什么。“外国的传统就是过了十八岁,父母都不会再管你,也不会给你提供经济来源,因为你已经成年了,以后你只能靠自己。”胡润说。无奈之下,为了糊口和生存,胡润只能返回英国,在世界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找了一份会计师的工作。显然,这份工作和他的中文专业并不对口,“我那时的想法很现实,不管何时何地,会计师都是一份能提供稳定收入来源的工作。”好在在安达信工作的日子并不难熬。第一年,胡润称自己那时的生活“快乐的仿佛置身天堂”,因为那会他在工作上没有什么任务指标,还能每个月领薪水,这份安逸让胡润暂时放弃了闯荡一番的想法。可惜好景不长,很快,安达信就除了一份新规定:每个人必须参加英国会计师的证书考试,通不过就要卷铺盖走人。这对于胡润来说仿佛晴天霹雳,因为他大学学的是中文,自己进会计事务所也只是干一些基础的计算,但是对于更深奥的会计考试他几乎是一无所知。在堪堪通过了考试后,胡润感觉自己仿佛“劫后余生但这次有惊无险的考试激起了他之前蠢蠢欲动想要干一番事业的热血,只是自己始终不得章法,也不知道自己能利用自己的中文技能能干点什么。这一犹豫,他就呆了7年。其实胡润并不想呆这么久。早在他呆在公司第五、第六年的时候,顶头上司就曾经问过胡润,要不要去香港任职,但胡润琢磨了一下最后都拒绝了。“因为那时候香港还没回归,它就像年的日本,有很多外国人在那里生活和工作,”胡润回忆道,“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们和当地人接触的不多,我也很难用上中文。”于是胡润放弃了这个机会。一直到年9月,胡润才接受上海分部的邀请,签了两年的合同,在上海又呆了一阵子。但实际上,放弃并不意味着他有别的出路。眼看任期将至,胡润内心感到了焦灼,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了。年,胡润应邀参加了公司内部的一次培训。因为培训实在太无聊。胡润便在课堂上公然开小差,有一搭没一搭想着自己的未来。突然,他灵光乍现——他自己是这么说的,他想到了一个念头,或者说想法。“每次有英国人问我‘中国怎么样”时,我觉得我很难回答,”胡润说,“因为那时候我很难拿一个具体的指标来告诉他们,中国是这样的。于是我就想到了,如果把这个概念折射到个体的身上,并讲述他的故事和经历,大家一定会非常感兴趣。”他拿起笔勾画起来,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家庭幸福美满?公司做的有多大?个人价值?还是个人拥有的资产……想到这,胡润仿佛明白了什么。于是会议结束后,他抓起中国同事的袖子,问道:“谁是中国最富有的人?”所有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有想过,甚至也没有关心过这个问题,甚至大家都不知道有谁赚了多少钱。这让胡润打定主意做一份中国富豪的榜单——他对此充满信心,因为在国外,类似的榜单已然获得成功,而在中国,还没有人做类似的事情。只是理想虽美好,现实却很骨感。在中国呆了多年的外国人胡润,显然不知道中国人有一句流传了千百年的成语,叫:财不外露。年7月19日,距离胡润调职离开中国还有2个月的期限。但就在这两个月的期限里,他要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找出隐藏在人海中的中国富豪,简直就是登天之难。更何况,那会中国电脑才起步不久,这意味着胡润想获得信息,只能采取老办法:从报纸、杂志和广告上获取相关信息。但显然,胡润低估了中国人一贯的低调和不露财的习俗。比如,他在上海的楼盘广告找到了一个售楼热线,通过这通电话层层转接,他找到了当时中国房地产界的巨鳄、世茂集团的董事长许荣茂,两人在一家麦当劳约见。本以为这次见面会很顺利,但是胡润没想到对方见到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说实话,我不希望进榜。”这让胡润大伤脑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方人,他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有钱人不喜欢说自己有钱。而且这还不是个例,礼貌拒绝也就算了,他总不能强迫别人。但他没想到,这些富豪为了不出名,甚至还主动提出要给他钱,目的是为了让他把他们的名字从名单上抹去。胡润费尽口舌和精力,又是信誓旦旦和这些富豪们拍胸脯保证,又是打点关系套近乎,最终折腾了几个月,终于排出了一份“财富排行榜”。年,第一份“胡润中国富豪榜”出炉,上面名拼凑了19个中国人的名字。虽然胡润很清楚这份名单“并不是全部”(因为有太多人要求自己的名字不能出现在财富榜上),但他同样也知道对于想要了解中国的西方国家来说,这份名单非常的有价值。于是胡润将这份名单用传真传给了《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福布斯》等国外知名报刊媒体,并在上面附上了简短的话:“我是安达信公司的一名会计师,在工作之余做了这份榜单。10月1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可,如果以拥有财富的多少来定义成功的话,这50人就是中国大陆最成功的人,他们的故事能让我们了解新中国50年的历史。如果贵刊有兴趣,请和我联系。”对于那时候的西方世界来说,很多人以为中国不存在富豪,或者中国的富豪只存在于领导层。没有多少西方人会想到,那时中国已经有了企业家。所以第二天《福布斯》就回应了胡润,说他们对这份名单“很感兴趣”,收录并发表在了杂志上。但这份榜单只有老外能看见,在中国,根本无人知晓这份榜单的存在,胡润也没法靠此获取收入。好在《福布斯》杂志对这份榜单很感兴趣,第二年,他们有主动找到胡润,邀请他和杂志合作,再次完成“中国50人财富人物排行榜”。胡润点头应允,接下了这次任务。胡润没有放过这次机会。他先是提前和中国的报社打点好关系,然后又在自己的名片上下了点功夫,将自己的名片上印了几个字:福布斯中国首席调查员做完这一切后,他才开始着手制作榜单,并在榜单完成后将它们发给了福布斯和中国的报社。报社一刊登,全国哗然,大家这才注意到中国竟然有这么多“有钱人”。他们积累的财富,已是普通老百姓不能想象的“天文数字”,那段时间,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讨论中国的富豪。胡润趁热打铁,一连出了好几本书,并借机在书上印了“福布斯”,想靠福布斯的名气赚点钱。但他没想到,中国富豪的事儿竟然在被炒的“如此火热”。而福布斯也借此看到了这个未被开发的“红海”,它们不仅抽调了20名有经验的编辑入驻上海开发富豪榜,终止和胡润的合作,还反过来告了胡润,说他侵犯自己的商标权。屋漏偏逢连夜雨。还没等胡润坐下来喘口气,自己的老东家安达信宣布破产。这也就意味着,胡润失去了自己最后的庇护所。在他原本的计划里,如果制作榜单这件事不成功,自己总归还有份工作可以糊口。但是现在,自己只能选择孤注一掷。于是胡润干脆也不想别的了,既然和福布斯翻了脸,自己也没有了退路,不如干脆一点,自己在香港注册了一家名为“亚润智源”的公司,准备单干。直到今天,提及与福布斯“翻脸”一事,胡润都要强调自己并非离开,“我从来没有在哪里工作过,所以不是‘离开’,只是停止合作,这对我很重要。”为了扩大自己榜单的影响力,,胡润靠着自己家族和父亲的关系,以及自己的一些人脉,别出心裁的邀请了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来到中国为自己的“胡润财富榜”站台。这一下,整个中国都轰动了,胡润本人和他的财富榜,也成为了众所瞩目的焦点。不管是以非福布斯职员的身份在名片上印上“福布斯中国首席调查员”,还是要请英国首相为自己站台宣传,胡润其人,的确足够精明,也很擅长为自己“造势”。虽然福布斯也推出了中国的百富榜,但是显然这份中国富豪榜并不如胡润的名气大。事实上,胡润的百富榜与其说是一个严肃的排名,不如说是一本写商业人物的时尚杂志。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商业故事和交易,胡润本身更是不靠榜单赚钱,而是靠榜单背后的一系列“连锁产物”赚取巨额利润:首先,是冠名费。从年开始,“观澜湖”、“皇家礼炮”、“清水湾”等企业或者地产公司都曾找过胡润,支付给他一比不菲的“冠名费”,当做宣传和打广告。比如年,“胡润百富榜”就曾改名为“观澜湖胡润百富榜”,据说这个冠名费已经达到上千万。所然胡润本人极力否定冠名企业和榜单的关系,“对于榜单冠名企业选择的前提是和榜单没有任何关联”,但是对于千万费用的冠名费他从来没有对此进行直接的反驳和否认.由此也从侧面证明,这一项“冠名费”给胡润带来的利润不菲。其次,是杂志和广告。胡润吸取了当年在福布斯的教训,他自己搞了一个发布平台,出版自己的刊物《胡润百富》和书籍《我和百富榜》,并为企业家们量身定做杂志,比如《名校指南》,《马术与马球》,再在上边放入广告。依靠杂志和广告收入究竟能赚多少钱,胡润对此讳莫如深。但是众所周知,中国的企业家很有钱,对于把他们的下一代培养成精英这件事也有着执念,所以有些事情,可以自行想象和体会一下。最后,是举办party,吸引富豪。胡润为了吸引富豪们的注意,曾每年都不定次的举办大量的名流晚宴、论坛峰会,慈善晚宴等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富豪及其家人参加。有意思的是,甚至举办这些活动,胡润都不需要亲自掏钱。因为早有趋之若鹜的广告商、冠名商等伸出手,早早就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更有意思的是,为了能在这些晚会或者活动上出名,他们甚至还要给胡润钱获得冠名权。有传言曾称,胡润办完榜后,每年的收入超过三千万。可这么看下来,三千万也许只是沧海一粟。如今有了互联网,富豪们的收入情况也更好获取,动动鼠标,就能顺溜排下一众名单,剩下的时间就是写写广告、举办活动吃吃喝喝,称一句“躺着来钱”,似乎也不为过。而大家在互联网冲浪,观看和讨论榜单时,谁能想到胡润财富榜里的胡润是个老外呢?谁又能想到一个老外竟然把排号这件事做成了暴富的好生意呢?比起马云、许家印、王健林白手起家,费了半天劲才做成如今的成就,而这个老外呢?动动嘴皮子鼠标一拉,钱来了!到底谁把谁玩弄于股掌之中?版权问题、商务合作请加QQ/

直接点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1、亿美金,几乎全被“假散户”赚走,真散户将被割韭菜!

2、一句嘲讽引发的“血案”,彻底扯下华尔街最后一块遮羞布!

3、疫苗争夺战开启!英美、欧盟互掐,中国坐收渔利!

4、“部队遗种”,德特里克堡藏着美国反人类罪行的秘密

5、中国GDP突破万亿,超越美国还需8年,取代美国还需50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