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官这个称谓,给人的感觉沉稳威严,警务战术教官,就更令人生敬生畏。中原警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身怀绝技的基层实战警察,也是默默耕耘在训练战线上的警务实战教官。他们以自身过硬的实战能力,传从警之道,授强警之业,解为警之惑。他们从警队走出,反过来又为警队服务,在社会治安保卫的最前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立下了汗马功劳。
警营
教官
1.河南省内第一“悍匪”
桂斌
有河南省第一“悍匪”的称号
说起这个令人生畏的绰号,还要从年送教下基层说起,这一年桂斌前往省内十几个县市公安局授课,在模拟情景再现的实战案例演练中,他经常扮演彪悍的“劫匪”与民警对抗,尽管穿着防护服,但身上还偶尔被真枪射出的标记弹打中,老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他“彪悍狡猾”的顽抗,往往使参考的民警失分,所以省内第一“悍匪”的称号不胫而走。
桂斌年入警,那时的他就对枪械特感兴趣,凑巧的是与河南省的枪械大王李文正在同一个单位,近水楼台的桂斌从前辈那里学到不少东西,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名专职教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他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官,他的“枪械课”几乎成了一张名片,学员们爱听还爱发问,因为在实战中使用枪械的概率毕竟不高,这在基层单位普遍是个弱项,但这门警务技能又特别重要,一旦遇到暴力犯罪或一些突发的恶性案件,用枪是唯一制止犯罪平息事态的有效手段。
也可能是职业的关系,接触到不少民警实战中的案例,有的因执法不规范,造成严重后果被追究,还有就是不懂得有效的安全防护,而受到暴徒的突袭,致伤致残甚至搭上性命,想到这些桂斌总感到有一种责任在催促着他。他常说:“如果不把自己掌握的技能传授给每一名民警,对于一名教官与其说是失职,倒不如说是罪过。”
2.“跃龙你走,咱们谁也别回头”
1
史跃龙,年警校毕业后就进入警察队伍,也是郑州市公安局聘任的第一批警务技能教官。
史跃龙对规范使用警械很有研究,特别是对使用钢叉、盾牌、枪棍,如何应对刀斧砍杀更有见地,他经常送教到卡点。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期间,史跃龙巡查到郑州市北大门的一处检查点,一眼就看到抓捕器械摆放在临时设置的工作台外侧,这样如有犯罪嫌疑人感觉身份暴露,首先就会拿到警械袭击民警,后果会相当严重。
年,史跃龙受公安部委派,前往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温宿县送教,这里是高寒高海拔地区,他一待就是三个多月。史跃龙踏遍了温宿的山山水水,足迹遍布县辖的48处派出所、警务站、检查点。史跃龙每到一处都要与当地民警辅警围在一起,边讲边做动作边回答问题,甚至当场就因地制宜,设置堵截抓捕现场,分甲乙双方展开对抗,这样就更能收到实战效果。临离开阿克苏时,温宿县局的领导亲自到机场为史跃龙送行,双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最后县局的杨主任说:“小史你走吧,咱们谁也别回头,谁也别回头啊。”
在郑州警界史跃龙也是一条汉子,他曾在郑州火车站广场生擒持刀杀害一名城管队员的凶手,在居民楼内他冒死解救过人质,曾持枪击毙过正在对路人疯狂撕咬的藏獒,他还荣立过一等战功。早在“5·12”汶川地震时,史跃龙代表郑州特警奔赴灾区,从瓦砾中寻找幸存者,在岷江渡口转运救灾物资,日以继夜连轴转,两次突然昏厥晕倒在岷江渡口。他历年获得的奖章、红本本摞起来有一尺多高。
3.“妈真想再领养一个闺女”
张潘,年进入公安队伍,从小就有警察梦,入警接触到实战训练后立即产生了兴趣,年她作为年龄最小且又是唯一的女性参加教官培训,成为一名名正言顺的兼职小教官。
当时她所在的派出所,民警接处警普遍存有侥幸心理,因为平日多是处理一些纠纷,但警情复杂多变,万一遇到暴力抗法,肯定要吃大亏。张潘积极向所长建议,由她亲自来挑头,为全所民警传授规范警务,几个月下来警队的面貌大为改观。
年初河南省公安厅有一个“校局”合作方案,拟选派优秀的实战教官进驻警校,完成为期一年的支教,张潘榜上有名。几年前张潘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今天她竟作为实战教官返回母校,昔日的莘莘学子,今天的战术教官,张潘的每一节课她都要认真准备,学生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她都给出标准答案。她和学生们站在一起还像个学生,经常会有辩论争执,她从不居高临下,所以同学们叫老师的少叫学姐的多。
张潘的家在禹州,虽然离家只有一小时的车程,但几个月也回不去一趟,家中就她这么一个女儿,母亲和她总有说不完的话,母亲曾对她说很想再抱养一个小女孩,张潘起初没理解,但母亲说多了她才感觉到,自己长大成人跨出家门就走了,可是母亲却时时都在忍受着母女分离的寂寞。
去年,母亲珍藏个小本子,上面没写一个字,只是像刀刻一样画了19道,张潘无意中翻看到这个小本子,觉得奇怪就问母亲,原来是去年一年她在家住的天数。
张潘已步入而立之年,但婚姻问题几乎没时间考虑,母亲很是着急。“闺女,我这几年参加过不少婚礼,人家孩子爹娘在婚宴上讲的话我也记好多,我早就编好你出嫁时的词了。娘念给你听听……”听了母亲这番话,张潘心里也很不好受,她懂得母亲的心思,而自己却在事业上迅跑,虽然两者并不矛盾,张潘有时也在心里默默地念叨,让美好的姻缘从天而降吧。
4.从交警队里走出来的教官
郭延宾,一名普通的交警,刚入警时就对警务技能有着浓厚的兴趣,不过当时他还局限于岗组几个人之间的交流。但在一次夜间出警中遇到的险情,对他有了不小的触动。那是在一起事故现场,他驱车赶到事发地点,大远就听到事故车内传出哭声,他的第一反应是救人。正在他全力施救时,更可怕的事故发生了,他的身后突然冲过来一辆中巴货车,瞬间将他停在路边的警车撞下路基,紧接着中巴车也侧翻到了路边沟里,事后得知中巴车司机疲劳驾驶,如果没有警车做屏障,郭延宾肯定完了。
这次历险教训太深了,交警的执法规范明文规定,夜间出事故现场先要摆放反光锥,出警车辆要与事故车同向摆放,还要拉开距离使警灯闪烁,书本上虽是简单的几行字,但那是保命的呀。从此,规范执法刻在了郭延斌的脑子里,他不但自己规范,和同事们也时时讲规范。规范就是必须按程序办,按程序办环节就多,环节多了就麻烦,有个别民警养成一种惰性,你说规范他说你太认真,你说为了安全,他说不会那么巧,但郭延宾张口闭口还是讲规范。
年,郭延宾成了兼职小教官,有了“名分”的他更加努力认真,除了干好分内的活儿,他满脑子都是规范、考核、教案、器械、实战等字眼。年公安部交管局组织全国警务技能选拔赛,郭延宾沉着应战过关斩将取得优良名次,年,省公安厅面向全省选拔警务实战教官,郭延宾以扎实的功底轻松当选。
做了教官后的郭延宾每年都前往省内各地市县送教,很多基层民警与他建立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