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名片制作 >> 名片制作发展 >> 正文 >> 正文

81岁渝北最老志愿者活跃街头服务11年自

来源:名片制作 时间:2023/6/21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何浩任君摄影报道

日前,渝北区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周年活动,在受表彰的一批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中,有一位戴着红帽子、红袖标,头发花白的81岁婆婆。

她就是费敏秀,渝北最年长的交通劝导志愿者,至今活跃在渝北两路一带街头,人们都叫她“费婆婆”。

今日(7日),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为你记录这位最老志愿者的一天。

来到红绿灯前,费敏秀婆婆娴熟地拿出旗帜和口哨指挥行人过马路。

渝北街头移动的“摄像头”

早上7点过,天刚刚亮不久,家住仙桃街道兰馨社区的费敏秀吃过早饭,戴上红袖标和红帽子,背上自己的挎包就到小区附近的渝北体育馆坐公交车,今天她要去的第一站是桃源大道。

费敏秀身手敏捷、声音洪亮,一路小跑,一点也看不出来是年过80岁的老人。黑色陈旧的挎包里是费敏秀的“法宝”,交通劝导旗、口哨、笔记本、手机、爱心卡片、白手套,最重要的还有一台索尼相机。

此时正值上班高峰期,在桃源大道斑马线附近,一位劝导交通的志愿者正在和一位朋友聊天,费敏秀举起相机拍了10多分钟,然后走过去严肃地告诉劝导交通的志愿者。“引导交通时不能随便和别人聊天,上班高峰期,车来车往更需要我们交通劝导志愿者。”费敏秀说,下不为例,下次得扣分了。

相机是渝北区委文明办为费敏秀配的,目的是让费敏秀监督、指导志愿者,让志愿者队伍更专业、更有责任心。费敏秀说,志愿者不是“稻草人”,戴上红袖标就要对得起志愿者称号。

桃源大道是费敏秀今天的第一站,费敏秀说,每天7点过出门,除了离家稍远的渝北“三龙”(记者注:龙山、龙溪、龙塔)街道,渝北城区所有地方的交通劝导志愿者都是她监督的范围。每天走几个地方,等到上班高峰期过了,志愿者离岗了,她才回家。

“不是每天在斑马线边上站满几个小时就是志愿者。”在费敏秀看来,志愿者要手动、口动,更要心动。费敏秀说,视线不离斑马线,劝导用语要随时提醒车辆和行人,甚至看见有需要的人上去搭把手,“你的劝导服务就会被行人理解。”

作为督导员,费敏秀婆婆看到其他志愿者有不规范行为,就会用相机拍照进行取证。

一次闯红灯后做了志愿者

早上下过雨的街道还有点湿,费敏秀看见有白色垃圾和烟头,弯下腰捡起垃圾,扔进垃圾桶。路过的人看见费敏秀的举动,将准备随便扔的烟头立马自觉地扔进前面的垃圾箱。

弯腰捡拾垃圾

“红灯行人请等待,绿灯亮了才通行。”在民俗文化村附近,看见车流和人流比较多,费敏秀拿起挎包上拴的口哨吹了两声,扯起嗓门喊起交通文明劝导语。尽管头发已白,手拿交通劝导旗的费敏秀一下成了这段繁忙路口最有能量的人。

“老人家,您慢点慢点!年轻人,下次要走斑马线哈!”81岁的费敏秀对人都是充满了微笑,在繁忙寒冷的城市路口显得很温暖。

虽然自己已经81岁高龄,身体健康的费敏秀婆婆经常搀扶其他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

聊起做交通劝导志愿者,费敏秀笑着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自己也是因为一次闯红灯经历成了志愿者。

年,费秀敏刚被儿子游玻从老家统景镇接到两路城区养老。

在老家住了一辈子,来到城里第一天儿子就对费敏秀说,“城里车多、路多,过马路时妈妈您一定要左看右看,没车就过去。”

儿子的话记住了,一次费秀敏在渝北区政府广场附近左看右看,看见没车就过马路,不过却闯了红灯,被交通文明志愿者龚凤英拦了下来。

“开始以为志愿者‘没事儿找事儿’。”经过志愿者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劝导,费敏秀逐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险性和交通文明志愿工作的重要性。

“我可不可以做一次志愿者呢?”听到老太太的疑问,龚凤英愣了一下,果断地把劝导证和交通劝导旗递给费敏秀,然后在附近文具店花5块钱给费敏秀买了个口哨,费敏秀就正式“上岗”了。

费敏秀婆婆跟着交警学习的手势

学术语、想劝导语的“大龄学生”

“我明天还来。”做了一天志愿者的费敏秀意犹未尽,让龚凤英很吃惊。

回到家,儿子看到费敏秀很高兴,就问母亲发生了什么事,费敏秀对游玻说,我又参加工作了。听了费敏秀说的遭遇,游玻很支持母亲的“工作”。

从那天开始,费敏秀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渝北区府广场前的斑马线边,劝导那些过马路闯红灯的市民。年过7旬的志愿者出现在街头劝导交通,让“费婆婆”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睛。

那时,费敏秀每天至少要执勤4个小时,无论刮风下雨、烈日当头都从不缺席,那一年费敏秀71岁。

“文明劝导也是个技术活儿,光有热情还不行。”当初,费婆婆不懂交通术语,也不了解交通规则,她时常遭到闯红灯市民的白眼,甚至热嘲冷讽。后来,费婆婆一有空就找到同在马路执勤的交警和龚凤英请教交通规则,当起了“大龄学生”。

“这样是车行,这样是停车让人,这样是快速过斑马线……”戴上白手套,费婆婆给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演示交通术语和交通手势。

除了学交通术语和手势,费敏秀还创新了不少交通劝导语。“我听见交警同志对司机说各行其道,我在劝导的时候就会将语气变得温和地说各行其道,安全第一。”

做交通劝导志愿者没几天,费敏秀就挂了两块牌子在斑马线两头,“安全第一靠自己,交通文明靠大家”“红灯行人请等待,绿灯亮了才通行”。费敏秀说,有些交通劝导志愿者经常和行人发生口角,就是因为自己劝导交通的时候语言生硬,让大家很难接受。

费敏秀婆婆跟着交警学习的手势

渝北有一支“费婆婆”志愿队伍

和费婆婆聊天很轻松,费婆婆的一些话语很幽默又很在理,听后不自觉地就会点头、接受。

有一次,一对年轻男女将嚼过的甘蔗吐到地上。费婆婆发现后,一边弯腰捡甘蔗渣,一边来到了这对年轻人跟前。

“年轻人,请不要将垃圾随意扔到地上,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爱护,你要扔垃圾就吐到我手上吧!”面对满脸微笑、白发苍苍的费婆婆,年轻人脸一下子红了,连忙把正欲吐到地上的甘蔗渣用自己的手捧了起来。“对不起!对不起!我们今后一定注意。”

现在渝北有一支以费婆婆命名的志愿者队伍,在费敏秀的影响下,这支队伍的人数最多的时候超过人。

而费敏秀的任务之一就是常常组织志愿者们,一起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和传统文化典故。经过互相讨论、切磋处事技巧,让大家学会了巧妙地将语言艺术运用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恰当引用典故、事例去教育和感染市民,用善良、宽容、智慧巧妙将反感、冷漠、不解一一化解。

费敏秀的挎包里面有一张像名片一样的“爱心传递卡”,这是费敏秀自己掏腰包去制作的。卡上写着“遵守交通规则,一路平安……尊老爱幼,做雷锋传人。”费敏秀说,斑马线上看到给人帮助的,公交车上看到让座的,她都会递一张“爱心传递卡”给好心人,并且鼓励他们把爱心一直传递下去。

费敏秀婆婆自己制作的“爱心传递卡”

责编邹渝审校王蓉总值班官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