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航天报
1
时间从未停止
时间记录一切奋斗的足迹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20年来,它忠实地记录下中国航天奋斗的足迹,每一个历史的节点无不见证了航天人敢于争先、敢于担当、以国为重的情怀。
??年8月,航天两大集团公司组建后的第二个月,我国新型远程战略地地导弹点火升空,首飞试验圆满成功。同年10月1日,该型导弹在国庆阅兵压轴亮相,成为航天人献给新中国50华诞的厚礼。
??年11月,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年10月,航天两大集团公司研制的多种新型武器装备亮相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式。
??年1月3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送入预定轨道,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实现月背软着陆勘察的国家。
??年3月1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中星6C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
??年4月20日,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实现第次发射,中国单一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首次突破百次,令世人瞩目。
2
科技领先
中国航天贡献中国力量
当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航天科技更是科技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来,坚持技术创新、技术驱动,以科技领先的中国航天向国家贡献中国力量。
在航天装备方面,我国导弹武器装备经过独立自主发展,已经拥有了数十种地地、地空、海防、空空导弹,形成了完整配套的导弹装备系列,形成了体系对抗能力,而且在许多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效提升了我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体系化和实战化水平,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奠定坚强基石。
在实施重大工程方面,以重大科技工程为牵引,以过去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优势为突破口,取得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还引领带动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点燃起强大引擎。比如,航天云网作为我国唯一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进入空间方面,我国先后成功研制17型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截至目前共实施次发射,将数百颗航天器送入太空,发射成功率达到96%,年发射次数位居世界前列。其中年之后的20年内,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了次发射,不仅体现了惊人的发射速度,更体现了富有动感的发射加速度。快舟、长征十一号、捷龙等商业运载火箭采用新的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和测试发射模式,可提供更加灵活、经济、迅速的进入空间渠道。
在空间应用方面,我国目前在轨航天器达到余颗,居世界第二位,形成了以通信、遥感、气象、海洋、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为主的一系列空间基础设施,在推动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五云一车”(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工程及高速飞行列车)等商业航天工程进展顺利,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成果。
中国航天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航天国际合作,先后与数十个国家签署双边航天协定,已经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国际商业发射,实现整星出口项目10余个,成为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新亮点。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服务为政治外交大局开辟有效途径。
3
面向未来
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止
航天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是国家安全、国防建设的战略基石,是综合国力、大国地位的重要体现和标志,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球近50个国家、地区或组织拥有自己的卫星,10余个国家或组织具备发射卫星的能力,多个国家使用空间服务,近30个国家制定了航天法规,航天国际竞争加剧,国际合作也在加速……
总体来看,世界航天已经进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航天技术不断跨越,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后续中国航天将重点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创新,到年,实现核心技术及重要原材料、关键核心器件自主可控,70%的航天核心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将国家重大航天工程打造成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
??这张“名片”其中包括:完成新一代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使我国具备全面的空间探索能力。
??还包括:完成载人空间站建设,全面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任务目标,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开展无人小行星采样返回和主带彗星探测,实现中国航天从地月系统探测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
??也包括:加快建设随遇接入、高速互联的卫星通信系统,全域感知、全球覆盖的卫星遥感系统,全球连接、按需服务的卫星导航授时系统,响应迅速、精准有效的空间维护与服务系统,大幅提升空间基础设施应用与服务水平。
??同样包括: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不断拓展互利共赢的发展形势,使航天活动成果在更广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服务和增加人类福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航天事业薪火相传,航天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自主创新的历史。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仰望星空,未来的中国航天必将写下新的篇章、新的奇迹。
文/鹏飞
编辑/杨蕾张晓帆
监制/许斌
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