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畲族乡竹里民族村
“三大金名片”逐梦小康
竹里畲族乡竹里民族村地处温州市泰顺县境内西北部,自然风光旖旎,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9%,是温州人民“大水缸”珊溪水库源头所在地。白墙黑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带着畲乡元素的门楣、窗户,是村里每家每户的标配,门口的植物一片生机盎然,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独具匠心的竹木艺术、极具情怀的文化理想在这里完美融合,逐步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畲乡民俗文化、国学文化和竹文化。很难想象,这个美如景区的村庄,在8年前还是一个“空壳村”。村里无产业,村集体没收入,人们生活大多捉襟见肘,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让这个人烟稀少的山村更加沉寂。
”
基本乡情
第一,生态资源丰富。泰顺县是浙江的生态高地,而竹里民族村则是生态高地中的高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洁净,共拥有林地面积6.万亩,人均19.2亩,森林覆盖率达89.68%,三分之一的林地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岩岭之内,生态资源极其丰富。
第二,文化底蕴深厚。竹里的畲族原真文化保留完整,艺术形式多样、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各类畲族传统习俗、服饰、歌舞、语言等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保护。同时,随着文礼书院落户竹里,竹里馆、廉竹文化园的建成,竹里文化从畲族文化“一只脚走路”成长为畲族文化、国学文化、竹文化“三足鼎立”,文化优势更上层楼。
第三,旅游初显规模。地处县北部休闲旅游功能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飞云湖的重要节点上,随着近年来各类招商项目和本地项目陆续落地、开放,全乡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年被命名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竹里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获评4A级景区镇。
第四,村容村貌提升。竹里民族村坚持走“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之路,持续打造花园式美丽乡镇和美丽乡村,获评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乡镇等荣誉称号。
第五,交通愈加便利。随着文泰高速、国道、司筱线等一系列重大交通工程的落地,温武吉铁路设站竹里,乡村道路联网拓宽系列工程的实施,一套围绕竹里的立体综合快速交通运输体系即将成型,未来竹里畲族乡将成为全县乃至温州西北部的交通枢纽。
畲族文化
推进民族乡村振兴,畲乡百姓共同富裕一直是竹里畲族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近年来,主要通过生态搬迁、美丽城镇、产业转型三大工程,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生态搬迁促集聚
竹里民族村是泰顺生态搬迁经验的始发地。早在年,隔壁的司前畲族镇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率先启动“一镇带三乡”搬迁工程,竹里畲族乡在其后也先后启动4批次集中搬迁工程,经过10多年来多次升级、模式创新的持续搬迁,大部分村民都在司前、竹里建成区或是县城有了自己的房子,率先享受便捷高效的城镇化服务,也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人口集聚基础。
美丽城镇提品质
深入推进整乡一体化打造,实施畲族特色民居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和旧房改造工程,完成中心区域所有建筑的畲族特色民居外立面改造,建成畲族文化广场,城镇品位大幅提升。年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补缺基础设施短板,全乡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其后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和城镇设施建设,竹里畲族乡已经成为泰顺有口皆碑的最美乡镇。美丽城镇建设不仅大大提高了竹里百姓的人居环境,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到竹里参观游玩,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学文化
旅游产业富口袋
通过项目招商引一批、乡贤回归带一批、协会引导扩一批,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增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建成特色民宿9家,总床位张,其中云溪民宿获评省级白金宿、山行民宿获评省级银宿,特色农家乐6家,“文礼书院”、科技特派员创业孵化园等项目陆续落地,村民通过直接参与、资源出售、房屋出租等方式都尝到了旅游业的甜头。同时,政府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口碑,不断挖掘文化潜力、举办文化活动,激发游客热情,牢牢把住“人流量”这一旅游生命线,去年在疫情冲击下,全乡旅游业营业收入仍然突破万元,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生态环境
接下来,竹里畲族乡竹里民族村将着力打造“美丽城镇”“最美乡愁村”两最评比,创建浙江省5A级景区镇等组合拳。随着政策扶持加大,增收门路拓宽,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不仅笑声多了、歌声甜了、精神爽了,而且脑子活了、胆识壮了、心气足了,竹里民族村逐梦小康的道路必然越走越宽。
供稿:省民宗委民族一处、泰顺县民宗局
原标题:《泰顺竹里民族村:“三大金名片”逐梦小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