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时代足音,紧扣时代脉搏,
讲述大同故事,传播大同声音。
《云中观潮》第四十三期与您见面了。文明,彰显着城市的精神气质,更是一座城市灵魂的层面之一。创建文明城市,就是把深埋在骨子里的文明气质挖掘出来、彰显出来。7月21日,大同市正式入列“省级文明城市”行列,文明终于成为大同又一张让市民梦寐以求的城市名片。
《云中观潮》栏目是大同日报社为了提升报纸质量,提高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倾力打造的一个新闻栏目。栏目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直面热点难点,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刊发记者深入一线采写的有深度、有温度、有热度的新闻作品,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传递最强音。欢迎广大读者垂注。
——编者
听新闻,成习惯
.8.17
规矩
文明的第一站
“规则意识的建立是一个有点痛苦的过程,没有这个痛苦的过程很难形成自觉的规则意识。但唯有形成自觉的意识,才会内化成为文明修养的一部分,并外化体现于每时每刻的行为!”这么拗口的话出自于交警王远新之口,令人难以想象,但也可见交通秩序治理之难犹如一个哲学命题。
每天,每个市民都会经过好多十字路口,不管步走、骑车还是驾车。看到红灯市民们会驻足或停车,因为“红灯停、绿灯行”是三岁小孩儿都会念的一句顺口溜,可难免就有那么几个不自觉的需要交警跑过去提醒。“您好,这会儿是红灯,您得等等再过!咱看着信号儿灯过人行横道更安全不是?!”“大爷,您走人行横道,这是专门给咱过马路用的!”“那位大姐,骑着电动车可不能又闯红灯又逆行的,这十字路口又是汽车又是行人的,多不安全呀!”“师傅,这里不能停车,路牙石下面画着黄线呢,您仔细瞧瞧!”……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交警,王远新风雨无阻每天坚守在武定北路一所小学门口疏导交通,这么多年来他始终坚守着一件事,劝说行人和车辆遵守交规。
而这些劝导市民遵守交规的话,年8月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王远新和值守在主干道、各岗区的交警们每天更是不知要说多少遍;再加上,两年来,全市交警下沉一线、高峰在岗,全方位整治行人、非机动车、摩托车、三轮车违法行为和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乱停乱放等影响交通秩序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相继落实,我市交通秩序整体有了明显地提升。“这是强有力的管理和整治,是我们建立文明交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王远新始终认为规矩是文明的第一站。
榜样
触摸文明的温度
他叫葛向栋,曾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后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现在他是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感动山西”十大人物提名奖等多项荣誉的获得者。
年葛向栋的父亲去世的时候,他应承下了一件事,要尽全力帮助新荣区破鲁堡乡八墩村学校贫困学生。到今年整整8年了,坚持的过程中他也碰到过作难的时候,更有人说,父亲都去世那么多年了,还是先过好自己的日子要紧。“既然应下了,咋能说话不算数呢!”葛向栋从来也没想过“不做”这两个字,更没想过欺骗父亲,就算女儿上大学,他也一直坚持着。“孩子懂事,大学期间坚持勤工俭学帮衬我,今年女儿大学毕业了,我有啥理由不坚持?再说了,父亲把一辈子的心血都洒在八墩村学校孩子们的身上了,我有啥舍不得的呢?!”除了上班,葛向栋休息天也出来打零工,就为了能多挣点儿。“钱都是人挣的!稍微勤快点,这两万块钱也就出来了!”他的心里没有那么多诚实守信的大道理,只有最朴实的话语和最实际的行动。
8年里,每年两万元,人次,到今年新荣区破鲁堡乡青泽学校(前身为八墩村学校)共收到葛向栋的捐款16万元。今年7月份“葛老师奖学金”又一次准时发到品学兼优的孩子手里,对葛向栋这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来说,这里面的坚守、执着,令人动容、让人感佩。如今,这份榜样的力量已经传递到了孩子们的心中,激励着孩子们不惧风雨勇往直前,更让市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温度。
环境
给人自觉文明的力量
“以前,市场里边总有一股说不清的味道,你说臭吧也不完全是,你说馊吧也不像。还有摊位和摊位中间的路,老是黏糊糊、脏兮兮的,指不定啥时候就踩上一两脚烂菜叶!”说起以前的解放集贸市场,振兴街的老住户蔡晓丽是“又爱又恨”。
解放集贸市场是振兴街一带居民最熟悉的菜市场,蔡晓丽这样的老住户几乎天天都要进去一两趟买菜、买水果、买杂货,可她每次进市场里买东西,都是冲进去买了赶紧就出来,一分钟都不想在里面多待。
自从去年创建文明城市的“春风”吹进解放集贸市场,市场的出入口改造了、外墙粉刷了、地面硬化了、玻璃擦干净了、占道经营不见了,整个市场亮堂堂的,还挂上了许多宣传文明行为的海报。“没想到,创建文明城市成了我们提升内部环境的契机!说来也怪,以前市场里环境差,做买卖的和来买东西的都乱扔垃圾,烂菜叶、水果包装这些没用的东西顺手就甩在摊位旁边了,我们扫都扫不及。现在环境好了吧,扔垃圾的也少,有的摊位跟前偶尔有了垃圾,一看周围挺干净,摊主自己赶紧就捡起来了!”8月10日,当记者再次来到解放集贸市场时,侯翠英经理兴奋地说起市场的巨大变化。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虽然和蔡晓丽一样的很多市民们说不出这样高深的道理,但对文明城市创建前后的变化,他们深有体会,更发自内心欢喜不已。
云
中
新
语
文明的脚步不能停止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而文明就是那束照进人心灵深处的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们这个时代既要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又要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更要有经济发展迅速、文明之光照耀的城市。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们这座城市“像绣花一样精细”地改变着城市的每一个细节,“省级文明城市”的桂冠催动着古都大同和市民向着文明一往无前,这座“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美丽富裕幸福的文明城市正如日方升、欣欣向荣。
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张世敬
音频:张奇玢李浩楠
责编:周建新
审核:邓琳
监制:刘双英
大同日报社新媒体矩阵
所刊发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发
但是一定要注明出处呦~
我叫大同,这是我的新名片!
游山西,读历史!山西打造10条主题旅游线路
实力点赞!大同登上《农民日报》头版
孝文帝让一个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带着一支“军队”下葬,不怕他“反了”吗?
原标题:《文明,大同又一张让市民梦寐以求的城市名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