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南大街焕然一新宁绍雄摄
近日,位于晋城市中心南大街两旁的路灯终于“亮”起来了,青石铺地的街道,青砖灰墙的商铺,老城处处透出了古色古香。市民田和庆一家在国庆假期重游了修缮一新的南大街后,赞叹不绝:“立面改造后的南大街焕然一新,但还是能找到过去的味道,走进来就体验到晋城民俗风情的亲切感。”
南大街作为晋城百年历史的街区,彻底改变了旧街破房的丑模样,成为晋城地域文化的新名片。而这只是晋城“老城更新与保护”工程中的一角。
改造前的南大街朱和平摄
改造后的南大街郭楠摄
年以来,晋城市城区结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要求,提出“老城更新与保护”工程,即:保护老城传统文化的特色,提升老城区品质,丰富城市内涵,改善老城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并列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精心组织、攻坚克难,扎实推进项目征收工作,为工程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城市品位,老城改造迫在眉睫
“这里是老晋城人心中公认的‘心脏’,街里的文庙巷、青龙巷,附近的景忠桥、景德桥,那都是珍贵的历史遗迹呀,谁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会变成又乱又脏的样子……”住在南大街的张连志师傅惆怅地感叹道,“俺在这里住了半辈子了,亲眼目睹了老城的兴衰没落。”
晋城老城始建于唐贞观初年,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张师傅提到的文庙巷,因清代泽州府文庙所在地而得名,巷内有4个保存完好的古院落。景德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是全国继河北赵州桥之后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桥之一,也是山西省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石拱桥。但随着岁月更替、时代变迁,老城建筑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水电暖等基础设施老旧,成为排水排污管道不畅、街巷狭窄交通拥堵、产业类型单一、历史风貌“蚕食”严重的棚户区,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老城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城市的健康发展。
历史文脉要保存,基础设施要完善,老城要变新面貌。城区区委、区政府在晋城市委、市政府“老城更新与保护”总体决策的指导下,确定了超前的改造思路。“在老城改造中,我们要遵循延续文脉不大拆大建、尊重规律不复古重建、严格管控不放任自流、稳中求进不急于求成的原则,既要保护晋城的历史文脉,还要完善老城的城市功能。”区长李晓峰强调。
年6月,城区正式启动了老城更新与保护工程。预计3—5年完成的老城更新与保护工程,就成为晋城市民最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334.html